一、《实施计划》起草背景
《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国务院制定全民健身计划,明确全民健身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保障等内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周期与每5年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期并形成制度。
全民健身为国家战略,关系全民健康,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建成体育强国”明确写进了2035年远景目标。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广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为新周期广西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部署,推动梧州市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切实解决全民健身发展不平衡、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等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认真谋划未来五年我市全民健身工作,我市结合梧州实际,精心制定了新周期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二、起草依据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国发〔2021〕11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桂政发〔2021〕46号)等文件起草。
三、主要发展目标
《实施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战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
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项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上升,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以上,建有体育公园(体育综合体)8个以上、全民健身中心50个以上、健身步道700公里以上,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9块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完成提档升级,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2.3名。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和身体素养显著提升,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不少于2个。
四、主要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的实现,确立了14项具体工作,详细如下:
(一)开展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和模范县(市、区)创建。指导各地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领导,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力争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和2个模范县(市、区)。
(二)优化层级体系,科学引导布局。一是开展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现状调查,指导各县(市)编制、完善本级城乡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将城乡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纳入市、县(市、区)两级国土空间规划。二是研制梧州市步道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和体育公园建设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体育设施的全民健身功能。
(三)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项目谋划、储备和建设力度。力争实现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健身设施全覆盖的目标。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打造全民健身赛事品牌,建设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体系。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传统与新兴并举方式,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在全市持续打造“一地一品”“一地多品”系列体育赛事活动。
(五)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一是落实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制度,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调查。二是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组织体育赛事活动、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推广普及健身项目等方面的作用。三是组建科学健身指导团队,深入农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运动伤病预防、运动康复知识宣讲,为群众科学健身进行指导。
(六)完善体育健身组织服务体系。一是构建以各级体育总会为枢纽,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主体的体育社会组织架构,实现体育总会在市、县两级全覆盖。二是培育发展群众身边的体育社会组织,逐步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覆盖,形成覆盖城乡的市、县、乡、村四级健身组织网络。三是强化党建引领,推进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补贴活动经费等方式,引导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七)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一是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开展青少年近视、肥胖等突出问题的运动干预。二是加大对重点人群的健身指导力度,提供适合相关人群健身公共体育设施及服务,提升社区公共体育设施适老化、适幼化水平。
(八)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按照自治区 “一核多极,一轴两翼”体育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形成以体育赛事、康养休闲运动为龙头,场馆服务、体育旅游为支撑的梧州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建设。二是立足梧州足球产业发展基础,加快推进国家级广西梧州体育训练基地升级改造,积极承接各级各类足球赛事活动,力争将体训基地培育打造为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三是依托雪立方冰雪世界、岑溪天龙顶、藤县石表山等场馆、景区培育冰雪、山地户外等消费引领性强的新兴健身休闲项目。四是强化体育行政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拓宽体育企业融资渠道。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打造体育产业孵化平台,支持各类体育市场主体健康成长。激励和扶持体育产业加快发展,增加体育彩票销售额度,为体育事业发展注入动力和提供保障。
(九)加强体教融合发展。一是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推进落实青少年每人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目标。二是整合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健全分学段、跨区域的青少年赛事体系,推动每年举办市级中小学生运动会和体育项目联赛。三是对体育运动类培训机构制定审批设立标准并加强监管,支持体育社会组织进校园,建立和培育学校体育项目代表队。
(十)深化体卫(医)融合。一是推动建立体卫(医)融合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推进体医融合试点项目建设,基本实现县级体卫(医)融合健康服务机构全覆盖。二是打造集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质健康测试、科学健身指导、志愿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发挥全民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十一)推进体旅融合发展。一是普及推广水上、自行车、汽车等户外运动项目,完善相关设施,拓展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二是依托梧州特色资源,鼓励各县(市、区)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线路、体育赛事和示范基地,建设体育旅游示范区,积极培育“体育+茶文旅”新业态。
(十二)传承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一是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统筹规划和基础性及应用性研究。推广普及毽球、花炮、投绣球、陀螺、板鞋竞速、民族武术、民族健身操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二是加强舞狮、龙舟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和场地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藤县舞狮为中华体育文化优秀民族项目。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三是继续组织开展舞狮、武术“六进活动”,支持各类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项目教学和展示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十三)加强体育对外交流。一是加强全民健身对外交流,推动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鼓励支持各地与国外友好城市进行全民健身交流。二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举办 系列国际国内重大赛事。
(十四)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一是繁荣体育文化,将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发扬北京冬奥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相结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二是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推广普及科学健身运动预防和促进疾病康复的知识和方法。三是加强“三微一端”建设助力全民健身发展,营造健康文明的全民健身社会氛围。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市、县(市、区)政府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统筹推进全民健身各项工作。推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
(二)壮大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创新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在人才培训中的作用。加强健身指导、组织管理、科技研发、宣传推广、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供给。
(三)加强全民健身安全保障。对各类健身设施的安全运行加强监管,鼓励在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急救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
(四)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结合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身大数据采集体系,支持健康科技发展,加快全民健身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进度。
(五)强化跟踪评估和督促指导。市文广体旅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贯彻落实本计划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和督促指导,做好年度数据收集、统计和分析工作。建立完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进展情况监督与检查制度,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做好2025年本级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效果全面评估工作。
解读单位:市文广体旅局
联系人:唐志洲
联系电话:0774-6022112
相关链接:
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我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